摘要:前段时间我们写了一篇鼓浪屿码头,关于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不同收费的问题,虽然我们也给出了合理性的解释,但不少网友和游客大有一副捂着耳朵“我不听我不听”,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的“理由”,甚至也有不少人表示为什么不建一座桥,来解决这个争议性的...
前段时间我们写了一篇鼓浪屿码头,关于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不同收费的问题,虽然我们也给出了合理性的解释,但不少网友和游客大有一副捂着耳朵“我不听我不听”,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的“理由”,甚至也有不少人表示为什么不建一座桥,来解决这个争议性的问题。
要不要修一座桥给鼓浪屿,这个问题包括官方都曾有过讨论。但一百多年以来这座岛以前没有修过,现在也没有修过,兴许未来也可能不会修,这不修自然是有不修的道理。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讲讲为什么鼓浪屿不给造桥?
自鸦片战争以后,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,各国势力在岛上修建了大量的领事馆、办公场所。清朝灭亡以后,又有大量的华人迁居在鼓浪屿,并在岛上修建了各种精美的别墅庄园,这些华人的后代有些是著名的爱国商人,有些是早期中国的各个领域开创者,这些历史背景构成了鼓浪屿的文化和人文历史。
而在旅游浪潮的影响下,鼓浪屿的历史依然存在各个角落里,但人文确实是遭到了巨大的破坏,这主要是因为客流量过高。
而在2017年申遗成功以后,厦门对鼓浪屿采取了限流的措施,每日提供固定的船票数量。虽然客流量还是非常高,但比2017年以前明显要好上许多。
而一旦修桥,便利性是有的,但防护鼓浪屿的第一道防线就失去了作用。到这时,鼓浪屿就和广州的沙面岛一样,就彻底失去了其“独立性”,沦为一座公园。
到那时南北各地的车辆都堵塞在岛上,鼓浪屿最后已经仅存不到的文化氛围,就完全消失,游客的体验环境就更差。
众所周知鼓浪屿非常小,全岛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,在寸土寸金的厦门,鼓浪屿的每一块地都得用到刀刃上。
假设我们修了一条从厦门岛至鼓浪屿的跨海桥梁,最节约投建和时间成本,是从鹭江道直接跨海建造。
而熟悉厦门的人都知道,鹭江道向来以堵闻名。而过去游客和居民共用轮渡码头,那是更为拥堵,司机一谈到鹭江道就“闻之色变”。
所以一旦在鹭江道再分出一条干道,就势必又把鹭江道的车流量回到从前,甚至还要多几倍的可能。到那时,游客去鼓浪屿都得堵成一团,这不仅影响了本地居民的生活,也浪费了游客的时间和旅游体验。
再从鼓浪屿这一头来说,桥到鼓浪屿一定得有停车场,但鼓浪屿并没有空余的地,岛上的建筑都是文物保护单位,这怎么挤都挤不出一块新地出来,除非围海造田,但可能性高吗?
不可能!
可能也有人说了,那大不了修桥不通车只给人过。其实这都一样,两边都为因为客流量集中而导致拥堵。
鹭江自古是一条重要的航道,它的形成是厦门用一百多年时间精心打造而成,虽然今天其航运价值下降,但它仍然是一条连接厦门各个港口码头的重要航道。
其次它还有一定的军事作用,如果有了这么一座桥,那么这条航道就基本丧失了作用,往来的船只都会受到影响。
没有桥的鹭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,坐船既可以游览厦门鹭江道的风光,还能从海上看鼓浪屿,这是来厦门旅游最不能错过的打卡方式。
而一旦修建了一座桥,就会影响彼此的视野,不仅游客会感觉到别扭,本地居民都会觉得不舒服,毕竟以前在鹭江道散步,隔海就能够看到完整的鼓浪屿,有了一座桥就好像切割了一半,很影响视觉美。
虽然我国是基建狂魔,什么样的大桥都难不住。但因为鹭江本身是航运线,海水比较深,所以造桥的成本和技术难度也比较高。
而鼓浪屿本身是免费的5A景点,很多时候还得靠厦门来补贴,所以这座桥建成之后,只能收取过桥费或者让鼓浪屿收门票才能弥补这几亿的造价。
但过桥收费,别说是像之前本地居民坐轮渡收8元船票,即便是3元的过桥费,也势必让游客不满。
实际上,鼓浪屿之所以是一座人人向往的文化遗产岛,恰恰是因为岛上不通桥,没有机动车运行,能够让游客用脚去感受这座岛的生活和文化。
今天的生活,我们虽然事事都讲究便捷性。但如果景色都触手可及,那与你在大街上看到的风光又有什么区别。
更何况,鼓浪屿不收门票,而且对比其他景点岛的船票是非常便宜。
所以大家就没有必要纠结修桥的问题,总不能什么便宜都想占了吧!